激光粉末床熔融(Laser Powder Bed Fusion, LPBF)作为增材制造(Additive Manufacturing, AM)的关键技术之一,以其能够迅速生产复杂金属构件的能力而著称。该工艺的核心特点包括快速的加热与冷却过程、陡峭的温度梯度以及周期性的热循环,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使得LPBF过程中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原位调控面临重大挑战,同时要求在保证构件高密度与高精度之间取得平衡。然而,这些工艺特有的热行为往往促使非平衡态的形成,进而可能对成品部件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。加之LPBF在制备高质量近净形构件时表现出的较慢构建速率,使其工业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已有研究指出,通过优化高功率(P≥ 400 W,HP,High-Power)LPBF的工艺参数以调整局部热输入,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并更好地控制微观结构。但目前关于HP-LPBF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钢材和镍基超合金,涉及钛合金的研究相对较少,且较大的层厚和激光光斑直径往往限制了打印的分辨率,因此通常还需辅以后期热处理步骤来优化微观结构。鉴于此,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应高激光功率条件下的加工策略,既能确保实现期望的微观组织形态,最大限度地减少工艺诱发的缺陷,以获得优异的机械性能,又能保持物理属性的一致性。
在此背景下,迪肯大学的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在激光功率为600 W时,三个主要激光参数,即扫描速度(v)、扫描间距(h)和离焦量(f)对Ti-6Al-4V立方体试样的成形高度、宽度、表面粗糙度、密度及其微观结构的具体影响,并获得较窄的工艺窗口,可用于制备具有高密度和目标微观结构的近净形Ti-6Al-4V样品,从而达到优异的机械性能指标。相较于低功率下的LPBF制造,采用较高的激光功率时,通过精确调控扫描速度、扫描间距和离焦量等关键参数,可以有效地降低形成理想层状α+β微观结构及α相球化所需的临界能量阈值。实现结果显示,通过微调关键加工参数,利用高功率LPBF可以在提高构建速率的同时,生产出高性能的Ti-6Al-4V材料,且对尺寸精度的影响极小。这项工作不仅深化了科研人员对高功率环境下LPBF工艺优化的认识,也为实现高效、可持续地生产具有卓越机械性能的高品质Ti-6Al-4V组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。
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“Microstructure Control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Ti-6Al-4V During High-power Laser Powder Bed Fusion”的论文发表在《Additive Manufacturing》上。
图1.在600W激光功率下打印的Ti-6Al-4V立方体不同区域的物理特性及显微组织特征图。
图2.在600W激光功率下,扫描速度分别为(a)600mm/s,(b)900mm/s,(c)1200mm/s,(d)1500mm/s,(e)1800mm/s,(f)2100mm/s,(g)2400mm/s,(h)2700mm/s对Ti-6Al-4V立方体(侧面)表面形貌的影响。
图4.在高功率(600 W)激光粉末床熔融过程中构建的Ti-6Al-4V的β晶粒及其各自织构(沿构建方向)的EBSD IPF分布图。


-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|
- 国家教育部 |
-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|
- 国家科学技术部 |
-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|